短短数日,全网多家媒体报道,所在地区甚至是全国多地有消费者投诉:某某4S店突然跑路了。
汽车服务世界梳理观察后发现,这些4S店大部分都属于爆雷的4S集团,包括但不限于去年退市的全国最大4S集团“广汇汽车”、浙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宝利德”、宝马在中国最早的五大代理商之一“新加坡G.A.集团”,还有去年年底才被爆出经营出现问题、今年年初就正式爆雷的双百强4S集团“运通汽车”。
一、两大影响力4S集团同时爆雷,涉及近百家4S店
根据“1818黄金眼”连续报道,几十名车主在绍兴宏奥4S店买车,却遇到了“提车难”问题,对此4S店方面先后两次进行回应:
第一次给出的原因是“集团后续财务的一些事儿”但强调“资金没问题的,只是进度有点缓慢”;
第二次则明确表示“我们资金的流转情况确实不好,等着集团的资金下拨”。
目前,这家4S店的状态是“销售的业务暂停了,靠售后的业务”。
资料显示,绍兴宏奥4S店归属于“运通汽车集团”,集团创立于1983年,目前在全国拥有70余家汽车4S店,集团旗下经营十余个豪华车及主流合资汽车品牌,位列“2024年中国汽车经销商百强”第12位,并荣登“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新能源榜单”,迈入双百强时代。
结合多方信息可知,目前“运通汽车集团”的资金链困境基本属实:
据公开报道,开年以来该集团旗下多地4S店都出现了经营性问题,涉及重庆、杭州、绍兴、宁波等地,这些4S店要么人去楼空、要么闭店退网,但更多4S店还在等集团的资金救助;
有不少运通汽车集团员工反映,“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
企查查显示,“运通汽车集团”母公司北京运通国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处于“被执行人”状态,旗下多家公司股权也处于质押担保状态;
……
这也是2025年爆雷的第一家车企,爆雷原因依旧是“资金链出了问题”。
与此同时,另一个曾经的“运通汽车”,相关4S店也开始闭店。
多名网友在“问政赣州”平台上留言:“ 赣州运通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突然闭店,但自己购买的保养套餐尚未使用完毕,没有任何渠道人员沟通相关退费事宜。对此相关部门回应:“该公司表示集团资金链断裂以及政府拆迁的原因店面于2025年1月14日停业。”
汽车服务世界梳理股权穿透图后发现,该公司实际为广汇汽车下属子公司,曾属江西运通汽车集团,该集团创立于1999年、曾是江西汽车行业最大的集团,于2015年被广汇汽车收购,收购时旗下有30家4S店,以别克、雪佛兰、荣威、MG、东风本田等主流合资汽车品牌为主。
除了这两个“运通”,开年以来,整个车市、包括几十万车主群体,都被那些爆雷4S集团的阴影笼罩着。
譬如最近关注度颇高的“某豪车品牌全国多地车主付款后无法提车”,其实很多都是所属4S集团爆雷的后遗症。
此外,汽车服务世界梳理后发现,近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类似的“4S经营异常”现象已经全国数十个城市中出现,甚至有地方是“一个城市里几家4S店一起倒闭”,关联数百家4S店、影响数百万消费者,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整个车市发展史上都实属罕见。
二、4S集团集体爆雷后遗症
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听到太多“4S店跑路”的消息,4S店因此成了消费者眼中“最容易跑路的群体”之一。
导致车主产生这种想法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去年一年就有“多家上榜百强、且属于上市企业的豪车经销商集团都曝出了不小问题”,且绝大部分4S集团在爆出问题后,无论前期应对态度如何,结果都是一地鸡毛,且由于涉及到“4S增值服务”的缘故,大部分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而在行业端,4S集团本就是大家对行业信心建立的“指南针”,所以即便日子艰难、沮丧的时候也更多,但除非是“G.A.这种被主机厂取消授权”,大部分汽服从业者对其他经营状况不佳的4S集团,都寄予“涅槃重生”的厚望,毕竟都是同行,更是命运共同体。
不过,现实依旧令人焦虑。
结合现状来看,至少在2025年,4S集团的日子可能比2024年还要难过。
光去年以来爆雷的那些4S集团,要处理的后遗症,就能让所有人随时随地绷紧一根弦。
自去年8月退市后,广汇自救之举频频。一边稳定集团经营,一边率先围绕东北地区率先展开瘦身计划,优化这些地区的4S店结构,涉及超50家豪华和合资品牌的4S店。
这样大面积的渠道调整动作,在市场上掀起了持续、且牵涉面越来越广的负面影响:瘦身计划实施不久,这些地区便密集爆出了“某某4S店跑路”消息,经查这些店很多都属于广汇旗下。
这些4S店的“临阵脱逃”,就像是一颗颗“深水炸弹”,不仅在当地售后市场和车主群体中激起了巨大波澜,更经过新媒体平台的发酵,在全国车主心中种下了恐慌的种子。
2月16日,一位大连车主在抖音上发了条视频:“广汇跑路了,买的终身保养泡汤了”。
而在这条视频的评论区,有数百条来自车主或员工的留言,他们来自浙江、辽宁、云南、河北、山东、江西等省份的多个城市,反映的问题涉及到保时捷、BBA、捷豹路虎、沃尔沃、凯迪拉克等豪车品牌以及别克、雪佛兰、大众等主流合资车企。
“我的凯迪拉克也是广汇的,买的双保无忧跑路了”;
“我是广汇旗下的别克4S店的,答应给我赔偿的四年保险加音响升级和二十次保养,算下来好几万,年前去还好好的,年后去就关门没人管了,这种咋办?”;
“停业了,我们明天去营口燕德宝保养,我老公说赶紧去怕营口也黄了”;
“我花8000买的六次保,才用了两次,现在也停了,一直说没有油”;
……
甚至有传言“广汇集团预计在全国关闭400家店”,不过该消息并未被官方证实。
除了市场层面的动荡,广汇汽车在资本市场上的未来也不明朗。
仅仅是本月,广汇股市方面的负面消息就有多则,包括“10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发生违约”、“募集资金专户被冻结”等。在2月17日,广汇汽车又发布了“股票及可转债暂停转让暨可转债暂停转股公告”,原因是广汇实业投资集团和两家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但“对公司进行托管”、“对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等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对仍旧高度依赖金融方式的4S群体而言,这显然也不是好消息。
种种迹象表明,汽车经销商群体的寒冬,冷意更甚从前。
三、冷意更甚的背后
过去的2024年,以4S集团为代表的4S店群体,可以说是发生了彻彻底底地两极反转,但这种两极反转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弊端大于益处。
首先是生存状况两极反转。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度报告》显示:多重因素作用下,去年国内汽车消费量实现了5%左右的增长,但在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其中,2024年1-11月,“价格战”更是导致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776亿元。
4S集团的生存境况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即便再强大,也难以独善其身。
汽车服务世界此前分析指出,经历了2024年,汽车经销商群体、包括豪车4S集团已经出现了在三个维度失守:价格失守、渠道失守以及服务口碑失守。
这也导致4S店群体出现了集体性的“盈利下滑”。
典型代表就是上市4S集团盈利集体崩塌。半年报显示,10家4S经销商集团,有8家在营收和净利方面双双出现下滑,且下滑程度较大;其中,有5家4S经销商净利跌幅超100%,出现了历史性的下滑。
其次是4S态度两极反转。
主力4S集团开始带头倒戈新能源,“获得多家品牌授权,全面布局新能源领域”的消息更在网络上大面积发酵;多个区域4S集团迅速跟进,4S实力单店也想法设法拿新能源授权……这些均是4S店群体的表态。
此外,“经销商满意度调研“也是一个观察视角。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研结果显示,2024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对主机厂满意度下降, “厂家制定的销售目标过高”、“返利政策复杂多变”、“给经销商的支持力度不足”等是满意度下降的核心原因。
无论是表态还是满意度下滑,归根结底还是大家想要在时代的洪流之下活下来。
最后是信任关系两极反转。
从以前“修车就去4S店,安心”,到现在“修车不知道去哪儿”,由于4S店的频繁跑路和影响力4S集团资金链断裂后的消极应对方式,车主与4S店之间的信任链路已经产生了明显裂痕,信任关系更是岌岌可危。
有广汇旗下4S店的车主吐槽:“*周路关门后让我跑到开发区保养 现在开发区都没了,大家有没有维权群拉一下,买了六年延保免费保养”;“短期内不敢换车了”;更有天津一家广汇旗下豪车品牌4S店跑路后,车主感慨:“2025年了,商家还能这样就跑了,如果各**部门不能处理,不知道后续会有多少无良 4S店效仿跑路!”……
四、新的问题集中出现,4S店开始 “赚不该赚的钱”了
虽然4S模式目前困难重重,行业乃至车主对于4S店的诟病也比较多,但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原罪,“体量庞大的燃油车存量市场”以及“车企纷纷重拾经销商模式”,也给很多4S店建立了“坚持下去就能胜利”的信心。
向“卖豪车亏损、靠售后赚了50亿”的中升一样4S店越来越多,很多老板仍在全力挖掘更多售后利润空间。
这种趋势对独立售后而言可能算不上好消息,但对整个汽车售后行业的发展而言,却是一种好兆头。
举个例子,这几年“4S跑路潮”影响的不仅是4S口碑,在整个售后市场其实都埋下地雷,倘若4S店真的能通过专业的售后服务、减少这部分车主的信任问题,对国内汽车售后市场而言其实是件好事。
但征兆好、未来也能很光明,却不代表事情的结果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汽车服务世界观察到,4S群体“过度挖掘售后业务利润”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且已经在车主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在这几天, “沃尔沃山寨音响事件” 备受行业关注,原因是蓝鲸新闻记者接到多地车主爆料,当地的沃尔沃4S店给自己加装山寨版“宝华韦健”音响,有门店甚至以赠送原厂音响为噱头诱导消费者下单,促进成交,但合同中却上演“文字游戏”。不少消费者提车数月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报道中明确指出,该现象已经在山东、云南、湖北、江苏、广东等地出现。
随后,该事件引发多个媒体跟进,并在抖音等平台上发酵,沃尔沃官方虽已经下场回应,但回复的内容却因“过于官方”且透露出的“经销商个人行为,与品牌无关”态度,却无法令车主满意。
站在行业观察维度,这起事件真切反映了“生存压力面前,相当一部分4S店群体开始走上歧路”,过度挖掘售后业务利润、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毕竟原厂音响选装价格高达25800元,而山寨版只需要“1000~3000不等”,实际成本只会更低。
而这种风气一旦形成甚至传开,无论是对主机厂还是4S店,包括整个售后服务产业链上下游而言,都是不利的,既是对市场环境的一种破坏,更不利于转型关键期的4S群体及独立售后寻找正确的方向。
【责任编辑:于武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