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渭南比较流行的招生方式有两个:摇号和分类。据教育部门负责解释政策的同志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相对公平,既符合政策要求也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每年的招生工作都是这样进行的。河南有关教育部门负责人曾对教育部、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是这样解释的:就近不是说就在附近,而是相对较近。因此,虽然你住在学校附近,哪怕是隔壁你也要去比较远的学校去上学,因为你不符合政策,不符合类别,你就得“跑远路去求学”。
家住在渭南高新区第五小学的于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自己的孩子不符合前四类学生的条件,只能符合第五类条件,但是学校在招生简章中并没有特别说明学校不招收五类学生,报名后迟迟等不见学校录取的消息。现在马上临近开学了,自己的孩子还不知道去哪里上学。
和于女士情况相似的许多家长都认为高新区第五小学在招生工作中故意社置门槛,表面上响应了国家教育部的政策,招生简章中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只招录前四类学生。于女士认为这就是一种教育歧视,自己的孩子在法定的学龄阶段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明明就在学校对面住,却只能去招收五类的学校去上学。
招生简章没有明确规定本校只招录前四类学生,而实际操作中不录取第五类学生。不知道高新区教育局领导在录生工作中是暗中交代还是默认允许。
目前,正值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理工作深入阶段,希望专班工作组能关心和体察五类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让身边的群众能真正能得到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责任编辑: 于武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