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案例分析 >
邮箱:jcfyzzs@126.COM
当前位置:主页 > 案例分析 >
陕西信合违规放贷事件为何如此高频 造成恶果谁来买单
时间:2024-04-10 08:27 来源:未知 点击: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个人征信非常重要,一旦征信出现问题,不仅意味着无法进行贷款,更重要的是将全方面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但是谁又能想到,有时候征信出现问题,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银行在“违规操作”!
最近看到新闻,家住大荔县的张女士发来举报信,自称几年前为帮助大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员完成“揽储任务”,在该信贷员的指导下与大荔信合签了借款合同,又把用于借款的银行卡及密码都交给了该信贷员。
不料几年过去,该信贷员使用了7对夫妻14人的105万贷款却一直没有归还,信合要求村民们还款,信贷员又给村民们写下“此笔贷款是我所用”的情况说明。这些村民怀疑遇到了“信贷员”的套路贷。如今还有包括她本人在内的4人征信未被恢复。

陕西信合违规放贷事件为何如此高频 造成恶果谁来买单(图1)

 


看到个新闻,我总觉得很熟悉,同样都是陕西信合,同样都是“被贷款”,一查才知道陕西信合近几年被爆出的“违规放贷”如此之高频!仅去年半年的投诉中,涉及信合被贷款的案例高达数十起!甚至因为“被贷款”活活逼死了一位农村妇女!
据《西部网》报道,铜川市印台区信用社业务人员违规操作,导致铜川一对夫妇“被贷款”。《华商报》曾报道,陕西洛南信合一干部冒用群众信息放贷5万元被免去职务,而被冒名的市民则背负了不良信用记录。铜川一农妇“被贷款”,信合工作人员多次以不还款会影响到全家,会受到各种处罚为由对他们施压。被逼服毒自杀,以死证清白!咸阳乾县一家四人“被贷款”29万,而这只是众多投诉中的九牛一毛!我不禁想问,陕西信合这是怎么了?
看着这些涉及信合“被贷款”的案例,我真的是十分疑惑,信合的贷款审批流程是有多么的松,这么多村民贷款信息不符合,为什么审查部门没有发现?
对此,陕西信合也作出了回应,明确承认这是“难免的”,因为2008年前的贷款业务属于手写,“手工”操作难免会有失误;基层单位也难免存在一些恶意造假身份证,冒领套取等行为。
那么问题又来了,陕西信合既然知道是自己的“失误”,那推诿不解决问题,不协助恢复用户个人征信,这又是什么操作?这么多年过去了,被贷款者依然得靠着网络曝光来维权,陕西信合自己犯的错,难道要让百姓来买单吗?难道当年陕西信合说要筛选清理被贷款这一铿锵有力的承诺难道也只是应付一下舆论而已?
陕西信合作为陕西人的银行,用户也多为农村乡镇的百姓,一定能程度来说,陕西信合在农村乡镇的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但曾几何时,陕西信合开始变味了,不为广大客户着想了,不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了,而是为了追逐利润,让资本最大化高效率的运作,开始损人利己了,损的还是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利益,真的是让人心寒。用户的合法利益不但没有得到保障,反而一再给用户的信用和名誉造成损伤,更是给不少用户的家庭带来了伤害,试问,谁来给当事人受到的困扰和损失负责呢?
而就在舆论风波尚未平息之际,今年1月,陕西扶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就因违反反洗钱、支付结算、征信管理规定违法违规行为被罚32.67万。这更是让我们对陕西信合的信用大打折扣。

陕西信合违规放贷事件为何如此高频 造成恶果谁来买单(图2)

 


我不禁想问,我们还能把钱存在陕西信合吗?把钱存在陕西信合还安全吗?这么多年事故频发还不知悔改,依旧我行我素?而此次被罚,更说明了陕西信合在执行监管规章制度和监管政策不到位,管理水平有漏洞由来已久,存在内控不严的风险。
我希望陕西信合应积极调查,及时回应,这不仅是给用户一个交代,更是维护银行这岌岌可危的信誉。期望相关部门拿出更切实的行动来回应关切,否则,如何让人相信“被贷款”不会再发生。

[责任编辑:于武栋]

版权所有:廉政风云 | 陕ICP备2020017510号-2 | 本站网址 www.lianzhengfy.com
主管单位:中国廉政建设委员会 主办单位:廉政风云
来信邮箱:jcfyzzs@126.com